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GROUP NEWS

钢协回应钢材需求、兼并重组、科技创新等行业热点话题

发表时间: 2022-11-03 │ 点击数: 

下游钢材需求有所回升

   《世界金属导报》:在国内外宏观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在国内疫情反复且多点频发的情况下,我国下游行业钢材需求在短期和中期会有怎样的变化?


    王颖生:当前钢铁行业仍旧面临钢材需求恢复较弱、市场预期不强,以及煤焦价格依然高企、成本压力较大的困难,9月份下游钢材需求相比7、8月份有所恢复,但供强需弱的局面还没有改变。

对于钢铁行业影响比较大的房地产行业,6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提出的“保交楼、稳民生”等相关措施的实施,促使房地产不再持续低迷,很多指标都在小幅改善。随着房地产行业好转,从需求端来看,螺纹钢产量也从1700万吨的低点恢复到9月份的2000万吨以上,社会库存也没有增加,表明房地产及建筑行业的钢材需求正在恢复。此外,7-9月份,汽车和造船行业用钢需求也创新高;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钢结构用量增加也将对钢材需求带来的支撑;近期,基建行业发力明显,短期和中期用钢需求将缓步上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此外,也提出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些政策的落地将在中长期带来巨大的钢材需求空间。

需求受冲击时,大型钢铁集团抗风险能力凸显

    《中国冶金报》:钢铁企业当前推进重组并购的动力是什么?


    石洪卫:今年1月—9月份,利润前10位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利润合计为857亿元,尽管他们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49.81%,但仍占当期会员企业利润合计的92.3%。这10家企业集团钢产量占会员企业的46.5%、占全国的36.7%;利润率为3.86%。联合重组的意义由此显现。特别是在市场需求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大型钢铁集团抗风险能力更加凸显。

加快钢铁企业重组进程、提高产业集中度是要素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产能治理新机制、企业优胜劣汰、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的有效举措,是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钢铁企业重组主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宝武、鞍钢等中央企业继续发挥带头重组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国有资本进一步整合优化;二是沙钢集团、建龙重工、德龙钢铁等民营钢铁企业发挥主动重组的灵活性作用,非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跨行业重组补强产业链,国际产能合作持续推进,实现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整合、融合,合并效应显著。

“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是现实的,也是必然的,一个重点课题就是如何以充分的产能来满足有限的需求,集中精力策划产能治理新机制与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是两大行业基础措施。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发挥好引导作用,破除阻碍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为钢铁行业进一步推进兼并重组提供以下三方面的支持。

    一是发挥政府指导作用。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遵循,做好产业政策引导,在置换、备案、环保、能耗双控、财政税收、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等方面对联合重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研究解决好退出机制,鼓励优势企业牵头重组核心企业,积极开展产能跨区域重组,优化布局结构。

    二是鼓励国有企业以投资入股、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非国有企业进行的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及企业经营管理。

    三是完善节能环保指标调整机制。在确保地方政府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能耗双控目标的前提下,允许跨区域企业集团进行跨区域环保能耗指标调整,调动企业重组的积极性。

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运用和高效配置

    《世界金属导报》:目前,钢铁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这是否会使企业科技创新的步子放缓?为改善经营环境,钢协有哪些建议和措施?

    黄导:越是在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时期,越是需要更加重视科技进步,以科技创新驱动钢铁高质量转型发展。9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上海召开钢铁企业研究院院长座谈会,共商中国钢铁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中国钢铁企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共识》。

    钢铁企业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在目前钢铁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使科技资金和优势资源更加集中并高效使用也是应该研究并重视的。应加强协同创新,在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注意加强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的建设。

    钢铁协会倡导行业要以自主可控为战略基点,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核心主题,瞄准关键短板和钢铁产品质量性能的迭代升级发力,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创新生态圈,走好新时代钢铁科技创新之路;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钢铁材料和核心技术;要采用一些联合创新,特别是企业之间的联合创新,上下游之间的联合创新。针对当前国际上一些前沿探索性的、颠覆性的、有风险的技术,要寻求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加强国内外的钢铁工艺技术创新合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将“育主体、建模式、造环境”作为重点,逐步建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力,协同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抢占行业未来制高点,打造中国钢铁产业竞争新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