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GROUP NEWS

预期中的减产与现实中的高产博弈

发表时间: 2023-08-21 │ 点击数: 

▊核心观点

虽然近期关于各地压减政策落地的消息不断涌现,但市场反应钝化,钢价、股价以及钢厂利润均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上涨或回升,究其原因是减产仍停留在预期层面。

后市如何演绎,我们认为需关注两方面,一是供需变动的相对幅度。站在当下,正如前文提及,年内8-12月份粗钢产量同比将下降4.2%,若后续需求收缩幅度不大,供给侧的优化仍有望推动钢厂利润重回扩张。二是钢厂减产路径的选择。目前长流程的供给粘性较强是支持炉料需求根本,也是掣肘钢厂利润弹性释放的主因。若限产严格落实,势必深化到停高炉,我们推算8-12月份的生铁产量均值为7174万吨,较7月份下滑586万吨或7.6%,成本端向钢厂让渡利润的产业条件逐步具备。

▊钢铁行业一周点评

7月份投资弱于预期,但高端材具备长逻辑。

7月份钢铁下游投资数据表现弱于预期,增速进一步放缓,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企业经营预期转弱,7月份制造业PMI为49.3%,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负反馈螺旋下实体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房地产作为信用创造主体,随着居民收入下滑和资产负债表恶化,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房地产持续低迷拖累了总需求;此外,今年7月份是史上最热的一个月,极端高温和暴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需求的释放。具体来看:(1)1-7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8.5%,降幅较上个月扩大0.6pct,与固定投资比值为0.23:1,比值较2021年历史峰值下降0.07。随着地产周期下行,其投资规模持续回落,地产用钢需求90%集中于新开工和施工阶段,涉及的主要品种为钢筋(螺纹钢)、线材(盘条),以及少量的型钢、管材和板材等,我们看到,1-7月份钢筋和线材产量2.2亿吨,在钢材中占比27.9%(未考虑重复材问题),份额较2021年2月的31.7%下降3.8pct;(2)1-7月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环比下降0.4pct,2022年地产步入下行周期,国家重启“逆周期”调节,基建成为稳增长的中流砥柱,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表现亮眼,前7个月累计增速达25.4%,对管材需求拉动明显,1-7月份焊管产量同比增速达13.1%;(3)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增速下降0.3pct,在固定投资占比为49.5%,份额较去年同期上升7.6pct,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制造业在钢材消费的权重逐年提升。总量上,7月份粗钢表观消费同比回升10.6%,同比高增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环比来看,下降1.1%,边际继续走弱。当前经济面临多重压力,总量行情难觅,但下游转型升级推动了需求结构的优化,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仍具增长潜力,我们看好造船高景气周期下和深海开发进入快车道带来的中厚板、海工钢的需求放量,和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下,能源绿色转型以及打造“全电社会”催化的高牌号电工钢、镀层板、冷轧板、高强度汽车板等高端板材的长周期逻辑,建议关注华菱钢铁、宝钢股份等标的。

供给韧性较强,年内减产压力增大。

7月份粗钢产量9080万吨,同比增长937万吨或11.5%,增幅较大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不过绝对量也处在近5年同期次高位的水平上,反映在淡季需求偏弱背景下供给仍有韧性,日均粗钢产量292.9万吨,环比下降10.8万吨。近期各地平控政策陆续传出,政策落实有望带来年内粗钢产量4.2%的降幅(同比口径),边际减量12.6%(与7月份日均对比),随着前期超产增多和时间窗口收窄,后续减产压力逐渐加大。7月份生铁产量7760万吨,同比增加711万吨或10%,日均生铁产量250.3万吨,环比下降6.3万吨。通常生铁在转炉或电炉(电炉为海绵铁)中添加再生钢铁料(废钢)和少量合金冶炼成为钢水(即粗钢),因此,粗钢与生铁产量差值可近视作为全流程(长流程+短流程)的再生粗钢产量(我们暂时将再生钢铁料冶炼的粗钢定为“再生粗钢”),7月份再生粗钢产量为1320万吨,日均产量为42.6万吨,环比下降4.5万吨,由此测算7月份产量走低(环比口径)41.8%由再生粗钢贡献。近年来,受钢厂效益持续下滑影响,再生粗钢占比也逐年走低,本月为14.5%,较2021年4月份22.4%的峰值下降了7.9pct。虽然,目前国家对再生钢铁料循环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增加,但实际来看,相关产业发展仍显滞后,短流程电弧炉仍游离在供给边缘,因缺乏资源和成本优势,每轮减产均首当其冲,既不能对进口矿形成挤出效应,也未产生明显的减排效果,而长流程高炉则屡屡承受高矿价之痛,利润被严重侵蚀,沦为四大矿山“提款机”,亟待相关政策优化。

预期中的减产与现实中的高产博弈。

虽然近期关于各地压减政策落地的消息不断涌现,但市场反应钝化,钢价、股价以及钢厂利润均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上涨或回升,究其原因是减产仍停留在预期层面。而现实层面,生铁产量仍居高位,据钢联数据,本周247家钢厂铁水产量为245.6万吨,环比增加2万吨,同比增加27万吨,处于同期历史次高位,现实中铁水高产对炉料需求形成坚实支持,我们观察到,铁矿周度疏港量达327万吨,几乎追平了同期历史纪录(2020年的327.26万吨),这使得在产业链定价权的争夺中,钢厂仍居下风,港口PB粉现货一周上涨19元,焦炭已连涨4轮。后市如何演绎,我们认为需关注两方面,一是供需变动的相对幅度。回顾2022年限产政策,在执行层面上,未见全国范围的集中式限产,行政化减产目标是通过市场化调节来实现,主因是2022年需求收缩大于供给,市场倒逼企业自主减产,价格压力向钢厂传导,产业利润也未见实质性扩张。站在当下,正如前文提及,年内8-12月份粗钢产量同比将下降4.2%,若后续需求收缩幅度不大,供给侧的优化仍有望推动钢厂利润重回扩张。二是钢厂减产路径的选择。目前长流程的供给粘性较强是支持炉料需求根本,也是掣肘钢厂利润弹性释放的主因。若限产严格落实,8-12月份的粗钢平均产量为7830万吨,而7月份生铁产量已高达7760万吨,两者差值仅70万吨,考虑到转炉有一定比例的废钢刚性需求(用作冷却剂),减产势必深化到停高炉,我们以再生粗钢前期低点656万吨(2021年11月份)推算8-12月份的生铁产量均值为7174万吨,较7月份下滑586万吨或7.6%,折铁矿石需求减少938万吨,焦炭需求减少264万吨,成本端向钢厂让渡利润的产业条件逐步具备。

风险分析:2022年钢企利润弹性缺失,全年行业总利润365.5亿元,销售利润率仅0.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需求收缩无疑是钢企利润表现不佳的主因,但原料成本高企亦有重要影响,已发布业绩预告的钢企在分析业绩下滑的原因时,几乎无一例外表示“原料价格高位波动”对利润侵蚀严重。近年来,原料供给端风险事件不断,淡水河谷溃坝,澳煤进口禁令、巴西暴雨、澳洲飓风,以及俄乌地缘政策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在各类风险事件不断发酵演绎下,原料价格被持续推高,钢厂在需求和成本两头挤压下,利润被极限压缩。

(文章来源:找钢网)